09/06
15:59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工作的
通 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鄂发〔2018〕28号)精神,为进一步补齐我市科技创新短板,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现就加快推进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湖北省科技创新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指导,着力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科技创新绩效,创优科技创新环境,向全省第一梯队看齐,聚焦短板弱项、关键指标,确保我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建设“现代新车城、绿色生态市”提供坚强科技支撑。力争到“十四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200家,有研发机构、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均超过50%,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省前列,省级以上引智基地数量达到5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70亿元,省级以上科技园区数量达到13家。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对入库企业实施梯队管理、分类指导,加强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动态管理。抓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力度,做好规上企业储备,建立“小进规”储备库,制定培育壮强路线图和进规企业进度表,支持成长性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扩规提能。加大进规企业培训力度,加强工业企业培育和运行调度,提高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从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五新”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扶持。聚焦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等创新型产业集群,支持商用车及其零部件产业打造成全省有引领作用乃至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对社会财政审计机构尤其是第三方绩效评价机构管理,提升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涉税数据审核流程,提升审核效率。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的数据统计,适当增加反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样本数据,做好监测分析。加强相关部门信息集成,开辟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专区,为企业申报提供便利。通过专利优先审查机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尽快获得专利授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统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创新保障支持力度,稳定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力争在“十四五”末提升至3%以上,确保财政科技支出水平进入全省前6位。建立以科技项目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体系,重点支持研发机构健全、研发投入比例高、发明专利多、新产品开发多的科技企业和资金投入效果好、科技成果产出大的项目,加大财政创新资金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研究出台《十堰市财政科技创新贷实施意见》《十堰市“财政科技创新贷”管理办法(试行)》,以“财政科技创新贷”为抓手,全面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引导、鼓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科技支行或科技金融内设专营机构,积极推进“政、银、企”合作,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担保机制,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初步建成环境一流、对接机制高效、资源聚集和规模效应显著的科技金融体制,提高科技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十堰银保监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健全科技政策落实工作机制,结合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内容,确保有关科技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针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创新政策,确保应减尽减、应免尽免。提高科技政策宣传的针对性,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在落实科技政策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总额”“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在全省排名靠前。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为重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争取“十四五”期间县(市、区)“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全面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四)提升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加强专利开发与保护,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倡导创新文化,提升全民发明创造积极性。加大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和辅导力度,定期组织专家针对重点行业或技术领域,开展专项知识产权导航分析和政策宣传,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明创造。通过与有关高校合作制订知识产权培训课程等,加大对企业、农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力度。丹江口市、郧西县、竹溪县、竹山县要实现“十四五”期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向全省中游水平看齐目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五)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制定出台《十堰市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若干措施》,加快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将县域科技创新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通报范围。积极搭建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建立市内外高层次人才供给信息库,定期派出专业化团组赴外点对点对接高层次人才,为人才与企业牵线搭桥。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导作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发展。争取省级以上引智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突破。各县市区要加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提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数量和质量,积极争创国家级平台,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丹江口市、郧西县、郧阳区和竹溪县要在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补齐创新服务链短板。(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地位,对标全省市州科技创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认领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责任,积极主动作为,将职能工作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在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中发挥应有贡献。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办检查。
(二)细化措施,力求实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任务分工,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将相关工作纳入本系统“十四五”规划中,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确保圆满完成预期目标。
(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市科技局要发挥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牵头作用,加强与相关市直部门沟通协调,督促各项任务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的强大合力。
附件: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任务分解表(市直单位)
2021年3月1日
附件:
全市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任务分解表(市直单位)
指标 类别 | 二级指标 | 数据核实单位 | 责任单位 | 2019年 | 排名 | “十四五”目标 |
一、 短 板 补 长 | 1.本级财政科技支出(亿元) | 市财政局 | 市财政局 | 1.64 | 12 | 排名上升4-5位。 |
2.本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市财政局 | 市财政局 | 2.1 | 13 | 增长至3%以上,排名全省前6位。 | |
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市市场 监管局 | 市市场 监管局 | 1.74 | 12 | 向5件迈进。 | |
4.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0 | 14 | 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 |
5.创业投资资金规模(亿元) | 市财政局 | 市财政局 市科技局 | 0 | 8 | 至少设立一家创业投资基金,额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 |
6.省级以上引智基地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0 | 5 | 5家以上,数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 |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 市经信局 | 市经信局 | 947 | 9 | 超过1200家,争取排名前6位。 | |
二、 薄 板 增 厚 |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7.68 | 5 | 提高到8%以上,争取排名前4位。 |
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309 | 6 | 大幅提升,争取排名升至全省第5位。 | |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亿元) | 市统计局 | 市科技局 | 34.57 | 6 | 较大幅度增长,排名第4位。 | |
4.发明专利申请量(件) | 市市场 监管局 | 市市场 监管局 | 1287 | 6 | 1400件以上,争取排名前4位。 | |
5.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351 | 7 | 450家以上,争取排名前4位。 | |
6.有研发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37.06 | 5 | 50%以上,争取排名前3位。 | |
7.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总额(亿元) | 市税务局 | 市税务局 | 4.99 | 5 | 争取6%以上,争取排名第4位。 | |
8.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3 | 7 | 5家以上,排名升至4-5位。 | |
三、 长 板 加 固 |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市统计局 | 市科技局 | 1.73 | 1 | 保持并扩大领先优势。 |
2.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个)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30 | 4 | 40家以上,缩小与第3名差距。 | |
3.R&D经费内部支出(亿元) | 市统计局 | 市科技局 | 36.45 | 4 | 保持第4位,缩小与第3名差距。 | |
4.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比重(%) | 市统计局 | 市科技局 | 1.96 | 3 | 保持第3位。 | |
5.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66.46 | 4 | 70亿以上,缩小与第3名差距。 | |
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市统计局 | 市科技局 | 19.65 | 4 | 超过25%,缩小与第3名差距。 | |
7.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家)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224 | 4 | 250家以上,保持前4位的排名。 | |
8.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市经信局 市科技局 | 23.65 | 4 | 50%以上,争取排名前3位。 | |
9.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额(亿元) | 市税务局 | 市税务局 | 2.33 | 4 | 排名在前4位。 | |
10.省级以上科技园区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11 | 4 | 13家以上。 | |
11.省级以上双创平台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55 | 3 | 65家以上,扩大领先优势。 | |
12.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数量(家) | 市科技局 | 市科技局 | 4 | 3 | 6家以上,扩大领先优势。 | |
13.高等学校数量(所) | 市教育局 | 市教育局 | 6 | 3 |